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 图片由大邑综合执法局提供
7月24日,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“文旅研学+”活动在大邑县斜源共享小镇进行。50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,通过分类课堂、文旅游学、趣味体验和变废为宝等环节,沉浸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感受环保与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孩子们的“垃圾分类”文旅研学
活动以“文旅研学+知识”的分类课堂开启。垃圾分类宣讲员借助PPT、短视频等形式,系统讲解四类垃圾的分类标准,并结合大邑县本地垃圾处理流程及“垃圾的旅行” 等案例,帮助青少年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。
“文旅研学+实践”环节,斜源共享小镇工作人员带领青少年走进社区垃圾分类实践点,实地讲解垃圾分类落地成果。从居民分类习惯到垃圾“变废为宝”实例,让青少年直观感受环保理念融入乡村生活,深化青少年对“身边环保”的认知。
展开剩余43%孩子们的“垃圾分类”文旅研学
“文旅研学+文化”书法老师示范书写环保标语,孩子们在宣纸或环保布袋上临摹,将环保理念融入笔墨。拓染体验区,孩子们用树叶、花瓣等自然材料,在白布上敲击出独特图案。负责老师介绍:“这些作品可做成实用物品,让孩子们体会自然之美与环保之责”。其中,诺琪小朋友拿着自己制作的作品,开心的说道:“活动太好玩了,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还可以实践废物利用,以后会带动同学和家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”。
孩子们的“垃圾分类”文旅研学
“此次活动以 “学”为基、以“旅”为媒,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环保知识,在实践中传承文化。”大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继续探索“环保+文旅+教育” 融合模式,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更多家庭,助力绿色大邑建设。
发布于:四川省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